查看原文
其他

古代的小兵真的一刀死吗?

2016-04-19 国术馆
国内的影视剧里面,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种熟悉的场面。某武艺卓绝的大侠或开启主角光环的将领单枪匹马(或者由于剧组经费而没马)深入敌阵大杀特杀,一刀解决一个全副武装的小兵犹如砍瓜切菜。当然这也可能是为了增加视觉效果,提升紧张感,但这样的片子也给大部分观众在潜意识里植入了一个观点,只要武功高强,在冷兵器战场上杀敌是很容易的。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,在双方都有护具的情况下,斩杀敌人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。
(影视截图)

早在战国时期,秦国的商鞅变法规定:秦国的士兵只要斩获敌人“甲士”(战国时期对职业武士的称呼)一个首级,就可获得一级爵位(公士)、田一顷、宅一处和仆人一个。相当于一个屌丝瞬间超越了在北京奋斗十年的高级白领。而甲士到底是个什么呢?

我们就拿秦国改革时期的主要敌人魏国来说吧,“魏之武卒以度取之,衣三属之甲,操十二石之弩,负矢五十,置戈其上,冠胄带剑,赢三日之粮,日中而趋百里。”这基本上是个能穿三套铠甲,全副武装而且大半天能跑四十多公里的人形高达。这些魏武卒曾经以区区五万人击破了五十万秦军。
(身着铠甲的秦兵马俑)
(燕国铁胄)

想消灭一个这样家伙,和干掉一个钢铁侠难度差不多。仔细想想,待遇好什么的果然是陷阱。还是去长城搬砖比较安全。
那么是不是只有战国时期,小兵才那么值钱咧?似乎并不是,用首级换军功的事情在中国一直没断过。到了明朝中后期,战场上斩首一籍也可以加官一级,或者赏银五十两。五十两在当时够京城里能买一栋四合院,或者够小户人家活个两三年。纵观历朝历代的文献,古画,只要是职业武士阶级,或者政府常备军,将士们的防护并不差。
汉朝,三国,隋唐,明清我们之后会有专题,这回就挑重点的说。
单说中国历史上甲胄的鼎盛时期,宋朝。禁军长枪手要穿32-35千克的步人甲,连弓箭手都要穿28-33千克的铁甲,这相当于4套美军陶瓷插板防弹衣的重量(一套加挂硼化陶瓷板的拦截者重量为7.4千克,科技改变世界啊)。而在辽金,西夏,蒙古,有使用了冷锻技术的甲胄,钢材质量更好。
(浮雕上的宋朝武士)
(古画上的宋军士兵)
(宋朝武士复原图)
(杨泓 中国古代的甲胄 考古学报1976年第2期 P90)
(“武经总要”里的宋军将领甲胄)
(美军拦截者防弹衣)
有些国外友人复原过类似唐、宋的铁扎甲(以皮绳,丝绳或铆钉连接叠压铁片的铠甲),不但能抵挡弓箭,而且连早期的燧发手枪都不在话下。
(国外甲友的测试)
正是因为防护比较强,宋辽金时期的武器相当夸张,不但刀体加厚加宽,更流行起骨朵钢鞭狼牙棒等等夸张的破甲兵器。面对这种士兵,郭大侠的降龙十八掌都只是挠痒痒,更别提杨过那种残疾人了。
(骨朵)
(钢鞭)
有些观众会吐槽大侠主角什么的练了那么久武功,有了盖世绝学如果上了阵连跑龙套的都打不过太没面子了。但是另一个角度去思考,一个体能经过层层选拔,有常年高风险职业经验的老兵,是国家、政权重要的人才储备。他们的价值难道比不上区区几套精良的铠甲吗?在影视剧里,明星一挑一百的帅气打斗最重要;可在历史上,影片里顶盔带甲的龙套小兵们才是真正的明星。
今日导读古代的小兵真的一刀死吗?冯亦慧讲《洪拳》太极拳如何做到脚下生根?关注国术馆公众号查看详情
 国术馆微信:guoshuguan2016
术德并重 文武兼修长按二维码关注
如果你也喜欢搏击长按右侧二维码关注拳士体育
国术馆投稿邮箱:guoshuguan2016@163.com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